教育信息化2.0,你想知道的干货都在这里!
这个新名词是怎么来的?它的出现会带来哪些改变呢?教师又将迎接怎样的挑战呢?
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是由中华人
这一个月,你一定在很多场合听到了这个词——教育信息化2.0 这个新名词是怎么来的?它的出现会带来哪些改变呢?教师又将迎接怎样的挑战呢? 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提出,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 该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 “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三变”即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三新”即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其内在逻辑关系是以“三全一大”建设为基础,推动“三变”,形成“三新”,最后达到“两高”。 关键点在“两高”,即:普遍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 2.提出教育信息化2.0有何影响 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以下转变: 教育资源观转变。过去,我们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但这还不够,我们要更强调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这个大资源观既包括知识,也包括知识之间关系、即知识图谱;既包括填充学生头脑的,也包括点燃学生智慧的,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更多是把一团火点燃。 技术素养观转变。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教育技术观转变。教育技术不能仅停留在学习环境,而要嵌入学习系统中去。 发展动力观转变。过去,我们非常强调教育系统的应用,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教育治理水平转变。过去的教育治理是补救型的,先出现问题、后治理问题,没有强调教育治理现代化。 思维类型观转变。当今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我们的思维类型急需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 3.教师如何迎接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首先,教师要接纳并积极运用人工智能。 深入学校不难发现,许多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仍旧停留在00时代,电脑里的office还大多是03版本、07版本,手机上的APP也大多用来娱乐和生活,真正能够把人工智能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还很少。 2.0时代要求并强调通过用数据采集与分析来进行教学。怎样获取大数据?只能通过人工智能。 没有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不叫智能。 打开我们手机上的APP,每一种APP无一例外地要获取你的所有操作性动态,如果你选择允许定位和允许关联信息化应用,甚至可以将你的所有非操作性动态进行记录,生成各类数据和报告。 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采集呢?具备人工智能的APP同样可以将学生的所有动态进行记录,生成专属的数据和报告。 这样的数据和报告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涉及到接下来的第二条。 第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锅端”教学模式,真正地开展个性化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带着主观的经验来分析学生,我们根据教学大纲来拟定教学目标,进入课堂。 结果呢? 即使我们的教学对象只有六个人,他们也是完全不同的六个人。假如我们提出“蒙太奇”这个名词,如果其中一名学生的家长是摄影师或看过此类介绍,他立刻会清楚这个词代表什么,如果教师再对他解释,就是多此一举;还有一名学生,因为爱好摄影,自己已经能够运用这种手法,而教师还在对他讲解基本的定义,他更想听的是如何提高摄影技法。 因为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和学习基础的不同,学生成为了完全不同的个体。如果教师以“一锅端”的方式开展教学,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相反,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实施,都是定制的。例如,我们把“蒙太奇”的定义放在课前观看并检测,已经知晓的学生可以不观看直接参加测评,让已经能够运用蒙太奇手法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指导其他学生进行拍摄,教师针对能运用的学生对其开展提升指导,最终将作品进行互评,学生整体都得到了提升。 4.结语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提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经从重视建设、应用的第一阶段进入了重视融合、创新的第二个阶段,即“教育信息化2.0”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昔日,知识源自教师;现今,教师已非源头,对学生少讲授一点课,他们学到的会更多。 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教育信息化2.0” 闽南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目标 -END- 文章已于2018-05-31修改 weixin.qq.com/r/2TgyNgbEVc4pKUJVb21d (二维码自动识别) 微信扫一扫 (编辑:9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