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下降90%南极未愈合北极又出现巨型臭氧空洞人类要反省
发布时间:2023-10-12 10:30:2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转载
导读: 当三月的到来如期而至时,人们震惊地发现一个破坏性的大坑已在地球北极圈处张开,几乎是格陵兰岛面积的三倍,大约有600万平方公里,仅比澳大利亚的面积小一些。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气候
当三月的到来如期而至时,人们震惊地发现一个破坏性的大坑已在地球北极圈处张开,几乎是格陵兰岛面积的三倍,大约有600万平方公里,仅比澳大利亚的面积小一些。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气候学家的担忧,北极地区很少出现臭氧空洞,在南极比较常见,数十年来,人们并没有在北极地区发现过大的臭氧空洞,因此很多人认为地球的气候状况已经好转了。 据联合国世界气象机构发布的消息,某一地区的臭氧洞已经完全愈合了,空洞已经基本消失。该臭氧洞的变化引起了欧洲联合哥白尼大气层监测局的注意,根据研究者的说法,今年3月底,极地涡流的强度非常大,如果风向反常,北极上空的冷空气就会在几周内被封住,而北极上空的臭氧洞就会第一次打开,因此,地球变暖与空气质量无关。 即使没有臭氧,北极的臭氧空洞也不能完全形成,但臭氧层会变得很薄,这一状况大约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航天局发现臭氧空洞开始愈合了,在距离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地球大气层中,就包含有臭氧,它可以有效地阻止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为什么会害怕臭氧层空洞会严重影响人类和地球上的生命?由于太阳的紫外辐射会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出现臭氧空洞对于人类及地球生命而言并非好事。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球南极上空出现了大量臭氧,人类释放出诸如氟利昂之类的化学物质,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分子起到了作用。但由于近几年氟利昂的排放减少了,南极臭氧洞的范围大大缩小,因此不必担心。然而,南极的臭氧洞比北极的臭氧洞存在的时间更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极的臭氧洞开始扩大,最多也就两千万平方公里,但是近年来开始减少。其存在时间比北极的臭氧空洞要长,在关闭北极的臭氧空洞两个月后,它就消失了,这让气象和气候学家非常吃惊。 这个大气层就是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它紧密地围绕着整个地球,大部分海洋和大部分陆地都在大气层中,大气层厚度大约有将近1000米。整个大气层中因气体流动而没有清晰的界限,大气层不只是地球的表面,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而言,大气层的存在非常重要,生物从大气层中获得维持生命的气体,再将呼出的气体排到大气层,动植物在大气层中维持着氧含量的稳定状态。 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逸层,在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地方就是臭氧层,臭氧浓度与纬度、季节、天气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宇宙而来的紫外线和各种辐射都会被臭氧吸收,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于紫外线的伤害,还能维持一定的温度。臭氧将紫外线的杀伤力大大降低,所以,臭氧层的存在对于生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臭氧层是地球上生物的保护伞,因为臭氧层厚度的减少会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臭氧层继续下降,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地球将无法适应人类的生存。一段时间以来,“臭氧层空洞”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造成臭氧层丧失的最大原因是人类制造的氯氟烃进入了大气层,导致臭氧无法形成,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限制氯氟烃的使用和生产。我们知道近几年几乎没有人再讨论过臭氧层空洞了,难道是臭氧层已经愈合了? 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蓝藻”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蓝藻并非海藻,而是远古原核生物,是一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自蓝藻出现以来,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开始大量增加,再加上大陆板块的移动,减少了温室效应气体,如甲烷的排放。氧的大量生成,为生命的复杂演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了氧气之外,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臭氧”的存在。 臭氧层是自然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太阳能释放出大量的辐射给宇宙。当紫外光到达地球时,首先遇到的是大气层,氧分子和紫外光相遇,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氧原子和氧分子随后再次反应成为臭氧。臭氧层要比氧分子重,形成后向下,如果能达到臭氧层,气温和大气层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在长波紫外辐射下,臭氧分解为氧气,而臭氧层则不断地产生臭氧,这种臭氧吸收紫外光以氧气的形式再次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浓度将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编辑:9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