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92站长网 (https://www.92zz.com.cn/)- 语音技术、视频终端、数据开发、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新老风云卫星交接班,我国组最强梯队观察气象

发布时间:2023-08-07 10:30:4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转载
导读: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搭载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风云三号 F 星"在成功发射。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这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天气预报的时效和精度,为防灾减灾作出更大贡献。



  风云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搭载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风云三号 F 星"在成功发射。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这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天气预报的时效和精度,为防灾减灾作出更大贡献。
 
  风云三号F星将接替已“服役”近10年的风云三号C星在轨业务,在确保近地轨道气象卫星全球成像观测和大气垂直探测业务基础上,强化大气成分定量探测和气候变化监测,服务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
 
  卫星是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中技术成熟的卫星,其装配的10台有效载荷配置和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包括全新研制的紫外高光谱臭氧天底探测仪和紫外高光谱臭氧临边探测仪两台载荷,微波成像仪、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和地球辐射收支仪等3台改进载荷以及5台继承载荷。
 
  其中,随星入轨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Ⅲ型、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Ⅱ型、地球辐射探测仪Ⅱ型以及红外地平仪4台(套)光电产品由上海技物所承担研制。
 
  紫外高光谱臭氧临边探测仪则能通过临边方式观测大气对太阳紫外和可见光的散射,反映出大气臭氧垂直廓线,能有效监测空气质,其数据主要用于气候变化、大气化学以及大气环境研究。
 
  据悉,卫星投入业务运行后,将生产包括图像类、云辐射类、海陆表类、大气参数类、大气成分类、空间天气类共计6类48种产品,包括全新研发的土壤冻融、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总量和廓线、气溶胶总量及指数等新型遥感产品。
 
  最强观测梯队:多星组网
 
  风云三号卫星是一颗极地太阳同步上午轨道卫星,因天气系统在上、下午时段表现迥异,近地轨道卫星采用多星组网观测,能更好地获取时空均匀分布的探测资料。
 
  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具有低轨气象卫星完备全球观测网的整体优势。
 
  中国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指挥、副局长曹晓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受访时表示,F星的观测资料和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等重要领域,并与在轨的“下午星”风云三号D星、“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降水星”风云三号G星组网观测,持续发挥作用。
 
  F星“高精尖”主要表现在——
 
  最高:
 
  紫外高光谱臭氧监测,分辨率可达7公里×7公里,为全球同类仪器最高水平;
 
  唯一:
 
  与最新的风云三号D、E星组成天问一号全球唯一拥有三台大型组网微波成像仪的国家,不仅可以扫描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无盲区;
 
  首次:
 
  首次采用连续光谱观测,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有大幅度提升;
 
  领先:
 
  不仅可以兼容中国北斗、美国GPS、欧洲伽利略掩星探测,还能对海面风场,特别是台风,进行探测;
 
  先进:
 
  在微波探测、高光谱探测等方面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下一阶段,F星将按照“边测试、边应用、边服务”的原则开展在轨测试,在充分验证卫星平台、载荷和星地一体化指标的同时,尽早发挥风云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际社会等方面的应用效益。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持续为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其中,中国自主研制的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高光谱观测能力和大气探测能力的卫星系统。

(编辑:9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