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92站长网 (https://www.92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搭起探寻浩瀚宇宙的天梯

发布时间:2022-11-17 10:01:1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转载
导读: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前身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以下简称“火箭院”)迎来院庆65周年。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枚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前身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以下简称“火箭院”)迎来院庆65周年。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枚导弹,完成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任务,发射了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里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力量;在这里,成功研制出系列导弹武器,奠定国家战略安全基石;成功研制出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为铸就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作出突出贡献。
 
  艰难起步,走上自力更生之路
 
  “苏联导弹先于图纸资料到达,我们没等图纸到来就开始了‘反设计’。”在火箭院成立前一个月,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将向我国提供导弹样品和技术资料,并派遣专家帮助中国仿制“1059”导弹(后更名为“东风一号”)。据一部(现总体设计部)技术强度室陈奇妙回忆,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科技落后,技术人员都没有学过有关导弹的课程,看着眼前的导弹,却不知从何下手。
 
  “反设计”绝非易事,这似乎预示着中国航天从一开始就要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路。
 
  绵延千里的大巴山是长征途中红军征服的第一座雪山。在这片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至今仍能感受到航天人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
 
  “我们用热火朝天的生产‘大会战’庆祝建院20周年。”曾为062基地工作了20多年的张惠民回忆,当时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协作配合十分困难,伺服机构在外地,总装、控制系统等单位则分散在大巴山相隔上百公里的狭窄山沟里,想要见面沟通都很困难,遑论协同试验了。
 
  “能在这里奋斗,我们感到很骄傲。”从大城市来到大山深处,像张惠民一样的火箭院工作者豪情满怀,他们为祖国的建设奉献青春年华,在这片用青春与热血浇铸的红色圣地,厚植起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编辑:9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