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顺利
发布时间:2022-10-31 10:00:57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转载
导读: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单旭为主任设计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组成的空间等离子体科学探测载荷研制团队,联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等单位,近期成功研制北斗三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单旭为主任设计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组成的空间等离子体科学探测载荷研制团队,联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等单位,近期成功研制北斗三
![]()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单旭为主任设计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组成的空间等离子体科学探测载荷研制团队,联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等单位,近期成功研制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探测载荷。载荷研制成果论文被《开放天文学》期刊接受发表,首次在轨观测结果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 空间低能离子是空间等离子体探测的基本要素,卫星载荷的原位探测数据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太阳风对行星际空间和行星磁场的作用、磁层结构及其动力学、磁场重联和环电流现象等空间物理,而且还能对空间天气极端事件予以预警,为卫星或飞船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因此,绝大部分的探测卫星都会携带空间等离子体探测载荷。与国际先进的低能粒子载荷相比,我国的同类载荷相对落后,获得第一手的基准数据较少,相关科学和应用研究受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水、窦贤康等人的倡议下,2012年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汪毓明团队、物理学院陈向军团队和安琪/刘树彬团队联合组建了中国科大空间低能粒子有效载荷研制团队,由单旭任载荷主任设计师,带领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载荷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科大空间低能粒子载荷研制团队和平台建设日趋成熟,已经具备承担相关国家空间探测计划任务的能力。 中国科大单旭为上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缪彬副研究员为首次在轨观测成果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汪毓明教授为项目负责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编辑:9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