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首次创建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147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近日,中国农科院发布消息称,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21年牵头完成了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这是我国迄今最完整和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 所谓数字土壤,就是数字化的土壤,是利[详细]
-
今年一季度地表水、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76
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14日通报今年1—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9.9%,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2%,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详细]
-
五部门:加快推进储气基础设施建设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188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能源局等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储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储备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行[详细]
-
提挡加速 央企双线布局“新基建”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67
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开启5G消息业务;特高压、充电桩项目全面复工迎来建设高潮;大数据等产业签约不断落地……4月伊始,随着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中央企业“新基建”提速推进。 今年以来,从中央层面的部署,到各地的积极推动,到市场的热[详细]
-
5G新短信来了,如何避免垃圾短信玩出新花样?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68
可发图文、视频,还可互动,形式多样,却也会给企业营销提供更多的手段 5G新短信来了,如何避免垃圾短信玩出新花样?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经过用户允许才能发送5G消息,运营商也要提升自身鉴别、过滤垃圾短信的能力 阅读提示 日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详细]
-
数字经济,疫后时代的分析与展望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102
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增长潜力。而在疫情之后,新一代数字相关技术将如何继续为数字产业赋能加力,提供更多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与政府边界的变化调整又该如何引导[详细]
-
全球疯抢中国呼吸机,元器件供应却成主要瓶颈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176
“从1月28日到现在,我们工厂生产线基本上都是满负荷,这两天尤其如此。因为海外疫情发展太快,目前工厂作息是每周七天无休,从9:00到23:00生产。虽然已经排产到四月底,但每天还是会接到大量国际订货电话。”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许坚[详细]
-
花粉、柳絮、小虫,关于春天的冷知识了解一下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64
近日,西藏山寺桃花盛开。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春天来了,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但柳絮、花粉、飞虫这些春天的“小烦恼”也影响了不少人的生活。那么关于这些“烦恼”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吗? “风媒花”是致敏祸首 春天有不少人因花粉的大量传播而过敏。[详细]
-
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完成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128
记者4月12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高产奶骆驼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获得成功。以阿拉善双峰驼作为受体移植的经低温保存了35—38小时的骆驼胚胎,顺利产下2峰驼羔, 目前驼羔健康状况良好[详细]
-
看!安全生产一线的“科技范儿”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114
在一望无际的扎哈淖尔露天煤矿上,司机马双喜驾驶的载重130吨的大型矿车有了“新绝活”——集成了“5G+GPS+人脸识别+大数据”的新技术装备,让他坐在车里便可“无盲区”地观察车辆周围环境。 用高科技为传统产业装上“眼睛”,减少盲区,不仅是煤炭行业的[详细]
-
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即将开建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5 热度:131
经历了疫情考验却依然保持正常运行,“中国天眼”怎么应对海量数据所带来的巨大挑战?随着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的落地建设,这一问题可能迎刃而解。12日,记者从贵州贵安新区获悉,即将在贵安新区落地建设的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其项目可行[详细]
-
路由器绑电池增强信号?不靠谱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125
“在家开视频会的时候网络不流畅,每次都要先花上十多分钟来互相确认是否在线,开会过程中也容易卡,效率很低。孩子在家上网课被老师点名答题,有时也会连不上麦,真抓狂。”说起这段时间在家办公的感受,家住大兴区的于女士一肚子抱怨。 疫情防控期间,家[详细]
-
新一轮资金涌入科创产业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181
近日,上海、广东相继出台支持科创企业政策,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与此同时,多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扩大信贷规模,****、风投等新一轮资金涌入科创产业。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举措有助于发挥资本市场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详细]
-
首位“星际访客”奥陌陌形成谜团揭开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57
研究团队分析“星际访客”奥陌陌。图片来源:《自然·天文学》杂志 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1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星际访客”奥陌陌是一个行星天体的碎块,这个行星天体可能因为靠着寄主星太近,被寄主星的潮汐力撕裂。这一发现或能解释奥陌陌的一些[详细]
-
超级SIM卡:大存储与5G网络可兼得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75
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加速,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催生了手机的更新换代,也让手机卡出现了新的可能。 日前,北京移动携手紫光国微宣布5G超级SIM卡正式上市,该卡利用创新性芯片技术,将存储卡和SIM卡功能融为[详细]
-
我国学者合成有机纳米聚合物 将影响柔性电子技术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105
原标题:我国学者合成有机纳米聚合物 将对柔性电子技术产生影响 有机半导体及柔性电子技术,是承载未来信息产业与智能制造极具潜力的载体。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和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团队,近日借鉴中国方圆文化和古代窗格结构[详细]
-
新研究将直立人最早生存年代推前10万至20万年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137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领衔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从南非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中挖掘出迄今已知最古老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其所属年代比此前已知最古老直立人还要早10万至20万年。 直立人属于人科人属,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学界认为,直立[详细]
-
新突破!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171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14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获悉,我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相关临床试验同步启动。这是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这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详细]
-
永久性视力损伤或有望恢复 科学家首次在小鼠模型中实现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157
原标题:永久性视力损伤或有望恢复 科学家首次在小鼠模型中实现 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我国科学家在治疗神经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成功恢复永久性视力损伤小鼠的视力,同时还基本消除了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疾病症状。 在[详细]
-
欧盟发力数字经济监管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178
不久前,欧盟有关方面和微软、IBM等科技巨头共同签署了《人工智能伦理罗马宣言》,讨论如何规范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这是欧盟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监管新标准的最新举措,将对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引人关注。 《人工智能伦理罗马宣言》指出,[详细]
-
上海发布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 聚焦十二大发展重点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4 热度:131
13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等行动目标,聚焦十二大发展重点,实施6项专项行动,落实5条保障措施。 在[详细]
-
北斗导航“带路” 复杂环境下定位成功率超95%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2 热度:164
“得益于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格通信)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在复杂环境下,将定位成功率从原本的70%提升至95%以上。”近日,201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面向复杂电磁环境的北斗导航[详细]
-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2 热度:134
进入4月,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随着天气回暖,天象“剧[详细]
-
校园防疫 AI测温一分钟超60人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2 热度:176
央广网北京4月10日消息(记者 梁爽)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开学季”。在学生集中返校同时,也为校园防疫带来考验。如何高效率通行、快速识别出高温人群,成为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关。 相比于传统的额温机、耳温计通过效率低下,且近距离[详细]
-
别担心,北极出现臭氧空洞只是因为太冷了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4-10 热度:115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球上空10—50千米的大气层中,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它能有效阻挡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对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进行保护。臭氧层在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分布,世界三极地区即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臭氧层会明显稀[详细]